只有在看见别人(周围的世界)后,被灌满各种玩具C到失禁视频才能对自己形成更进一步的认知。透过纪录片窥探了芬兰、印度、日本、以色列、英国对孩子的教育特色,会愈发深刻地明白自己身处的社会是如何的?自己是如何从小被潜移默化地被社会塑造的?从而更进一步启发我去思考,被灌满各种玩具C到失禁视频这些塑造我们的上层建筑与何种经济基础,有什么样的联系?so many big questions 最后一集回到中国,没看之前我一直好奇导演会怎么诉说。最后从他乡回到故乡,从他者走向自身,被灌满各种玩具C到失禁视频并没有展现像之前他乡更为中观的教育体制和理念探索(毕竟大家都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),而是从中国现代的童年——传统去探寻,这是中国教育当下的发力点或说潜力吧。导演规避了对当下中国教育的批判考察,而转向一种潜力的找寻。
桐小兔:222.91.174.171
这剧很棒阿,女主很有力
糟糕:36.59.195.221
一个值得注意的前提,不竞争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的教育等等,被灌满各种玩具C到失禁视频是不是有钱没钱都可参考的教育。看到两个地方:1.小君君哭倒在老师怀里,感觉她背后曾经站着一个十分严苛的母亲,母亲有多严苛就说明孩子“活出来”(live up to and grow out of)有多艰难(尤其是女孩);2.日本园长订购菜苗,看到快递小哥跪地托举苗盘送到园长眼前。(当然这有可能是个误解,比如取景之类的需求)。总体来讲教育应该是不二的,一个人应该又自由又自律。既能高度自主又能高度协作。一个现实是所有个体高度不自由同时高度不合作的内耗。